你不知道的地產秘密:實價登錄缺點!3種誤導人的實價登錄案例

作者: 阿宅地產顧問
實價登錄缺點

最後更新於 2024-05-03,由作者 阿宅地產顧問 更新

買房時,通常銷售人員都會提供實價登錄成交行情,作為出價的參考。你可能會想,政府的實價登錄當然可以信任,買房出價只要參考實價登錄再往下打個折,就一定沒問題了。

但你對實價登錄的信任,有時恰好變成少數不肖人士利用你的弱點。

只要一疊厚厚的實價登錄資料,再加上被關在小房間,不知不覺你可能就相信了高價但其實根本無參考性的實價登錄,議價議了半天,最後還是出了一個超出行情的價格。

身為一個做過8年不動產估價的人。阿宅顧問就來破解,三種利用不適合的實價登錄來誤導人的案例。

一、舊社區用新建案來比:台北市新房子賣到上百萬,中古公寓可能6-70萬還找的到,新建案跟中古屋有巨幅的價差。

當你要買的是中古屋,參考的卻是新成屋的實價登錄,就算是對面社區的成交價,距離超近,買貴也是必然的事。

二、無裝潢用精裝修來比:現在房屋裝修動輒數百萬起跳,出售精裝修的房子,為了彌補裝潢費的支出,價格必然比無裝潢的貴上不少。

要怎麼確認實價登錄成交價是不是帶裝潢?內政部的實價登錄,只要點擊進入交易明細,再看備註,就可以確認是否包含裝潢費用。

三、老商圈用精華區來比:估價有所謂同一供需圈的概念,距離太遠,供需已經無法替代。同樣是中正區,仁愛路跟廈門街的價格天差地遠。

當你參考的社區成交價,跟你要買的房子距離太遠,商圈性質根本不同,價格其實已經不具參考性。當你參考錯誤的實價登錄成交案例來出價,用雞腿來比藍鳥,買貴也只是剛好而已。

那麼,要怎麼選擇適合的實價登錄來比價呢?可以參考以下5個原則:

一、買什麼社區,最好就用相同社區比,價格參考性最好。

二、買老公寓,就用老公寓比,不要用電梯大樓比,屋齡公設比都不同。

三、買2-3房的房子,就用2-3房的房子比,不要用套房比,套房單價比較貴。

四、買沒加蓋的頂樓,就用沒加蓋的比,不要用含加蓋的比,加蓋效益差太多。

五、買一樓住宅,就用一樓純住宅比,不要用可當店面或有停車效益的一樓比,價差會很大。

最後記住,參考實價登錄最重要的原則,就是可比性。要選擇類似的實價登錄來作價格參考,用蘋果比蘋果,橘子比橘子,比較才有意義喔。

您可能也喜歡

分享您的想法吧!


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. Please reload the p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