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知道的地產秘密:不是貪婪?釘子戶拒絕都更的3個原因

作者: 阿宅地產顧問
釘子戶

最後更新於 2024-05-03,由作者 阿宅地產顧問 更新

花蓮大地震後,你也開始關心老屋改建、都市更新的議題了嗎?其實這不是新鮮事了,每次遇到地震或是選舉,都市更新都是必考題。但這麼多年過去,都市更新依然牛步,即使加上危老,每年平均不到千件,但全台屋齡50年的老屋超過百萬,進度還差得很遠很遠呢。

很多人都把都市更新無法順利推動的主因,歸咎在不願意配合都更的釘子戶。都是因為他們的貪婪、自私、不合群,讓其他住戶沒有辦法住到更安全的新房子。

但不願意都更的釘子戶,就真的都是因為貪婪,想要爭取多一點補償嗎?如果換位思考,透過以下的角度,了解他們拒絕都更的3個原因後,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。

以金錢價值觀點,參加都更,改建後房價通常可以翻倍,就像中樂透,再值得也不過。但以實際居住觀點,就不是這樣子了。

沒錯,房子是變新變安全。但公寓變成大樓後,原本的3房可能只剩2房,居住空間變小。而原本不用管理費,改建後,反而每個月多出5、6千元的管理費,對於家庭的負擔也變重。

所以,參加都更,生活真的會變得更好嗎?

其實想都更的人,不見得是不滿意現在房子的居住品質,只是希望住的更安全。

依《財訊》報導,台北10強豪宅排行榜,一半都來自都更和危老改建。不只民間如此,連官方台北市公辦都更,帶頭示範蓋出來的,也是房價200萬起跳,華麗闊綽的豪宅。

以原住戶角度,這樣的都更就像把現在可載全家人出去玩的國產老休旅,換成進口雙門轎跑。

進口新車安全沒錯,車價也變貴了,但車子小,根本沒辦法讓全家人一起坐。如果要換大車,還要另外貼錢。加上進口車零件貴,根本養不起。

換這樣的豪車,表面上是賺到了,但真的適合自己和家人嗎?

何況,很多人就一間房,都更後一房換一房,如果不賣掉,表面賺到的房價增值,其實也沒變現,都只是紙上富貴而已。

都更前住在蛋黃區幾十年的人,都更後反而可能搬離蛋黃區,這是滿諷刺的事。

所以,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夏鑄九在文章中曾經提到,都市更新其實是種仕紳化(gentrification)的過程,把老社區更新之後,原本世代居住在此的窮人也順便被趕走了。

除了擔憂都更會改變生活方式,很多人不想都更,或許有更多深層的情感因素。他們擔心的,可能只是一些極其微小的事。

-少了一個房間,在南部工作的兒子回來要住哪?沒地方住,他會不會以後就不陪我們了。

-牆上一直保留的早逝女兒塗鴉,幾十年都捨不得擦,拆房後對女兒珍貴的回憶又少一個。

-後院養了幾十年的老盆栽,改建以後沒地方放,只能把它丟了嗎?

很多人重視的,就是這些細微小事,及街坊鄰居間的情感連結。老房一拆,記憶的味道沒了,什麼都沒了。這些東西,是很難以金錢衡量的。

當然,都市更新目的是為了安全,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需求。土地最有效使用,必須規劃高價產品。建商蓋房需要成本,如果住戶不自己出錢,不可能一坪換一坪。

這些我知道,會算數學的都知道。

但是,都更真的不只是政府補貼多少容積、或建商成本與原住戶土地交換的數字遊戲🧮。

至少,可以不要動不動說這些人貪婪、自私,甚至噁心。

因為,他們必須割捨的,不只是一棟房子,是他們老老少少的家,還有他們一生的回憶。

您可能也喜歡

分享您的想法吧!


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. Please reload the page.